返回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0章 院试前夕[2/2页]

    一连半月严寿都是早出晚归的忙活,他们赶考的学子则是陷入了复习。

    背四书五经的,练习琴棋书画的,弓箭齐发的,驿馆里一时嘈杂的很。

    所以拂晓反而是难得的清静,王清晨寻摸到一处河边,周围少有人烟。

    但不妨碍他晨练,就连笛声也不会打扰到谁。

    同时他也看到很多书生披着晨光,背着行囊进城赶考,没有家人相伴,没有师长相随。

    只有孤身一人,这便是寒窗苦读学子,盼的便是一朝成名天下知。

    但是,他们中能成功的可谓凤毛麟角。

    和他们相比,他无疑是幸运的,不仅有师父的助力,还有家庭的温暖。

    听严寿说今年来赶考的就有将近四百人。

    其中多半是各地大家族的子嗣,其次是各地县学,再次各地书院,最次便是各地散修。

    如此庞大的规模才只有四百余人,可见如今教育垄断之弊。

    其大部分原因还是高昂的教育费用所致,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教育成本,但是这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整个三月,驿馆里都是闹哄哄的,甚至都没有其他各家商队入住,为的就是给赶考学子提供合适的环境。

    但是这环境就是王清晨也只能叹息。

    如此便只能看个人毅力。

    三月底,

    随着严寿带领众人到州府衙门报备(核实报考人数),院试正式进入倒计时。

    这里没有查看考场一说,为的就是防备各学子提前作弊。

    院试也不在衙门或者府学举办,而是有专门的考院和考房。

    好在院试只有两天,一天考文试,一天抽考六艺。

    临考前的气氛更加凝重,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是王清晨也能感同身受。

    秀才才真正算是踏上科举这条路,和童生不同,秀才有诸多特权,

    比如:见官不跪、免除徭役(附带家中两人)、免受普通刑罚(亦或以银代罚);

    免除赋税(最多百亩土地);享受廪膳(享受国家津贴,粮食和银子)等,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诸多福利。

    而童生则什么特权都没有。

    所以天下才子才会心向往之。

    王清晨也不能免俗,单见官不跪一项就足够了。

    四月初三

    宜纳采、订盟、开光、出行、解除

    诸事皆宜

    夜星高悬,王清晨和一众学子一起提着考篮,迎着晨雾,相伴前往考院,这让他想起了县试前的赶考场景。

    考篮中不仅有笔墨砚台,还有干粮清水,毕竟一天时间耗费心力,不吃不喝可扛不住。

    与之不同的是,大家更为沉默。

    与他们相伴的只有四处巷子里传出来的犬吠,想必那里也有不知道多少学子正在前往考院的路上。喜欢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请大家收藏:

第90章 院试前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