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封赏[2/2页]
这么说的话,陛下未尝没有防范于未然的打算。
毕竟如果自己继承了征北侯府的爵位,姓氏改不改呢?改了被天下文人耻笑,不改又如何继承爵位。
如果自己有了爵位,那么选择便注定了,也就是说陛下给他作出了选择。
事情是否如他所想,王清晨并不知道,但是这种情况是极有可能的。
陛下之思虑真是悠长啊!
恩赏的圣旨同一时间一同发往了襄阳县,至于他的封邑自然也在襄阳县。
赏赐之中,只有一座府邸在京师之中,王清晨也和源冰前去看过。
自然比不上征北侯府,不过却要比司马广的尚书府要好上不少,毕竟是皇室的赏赐,最起码的脸面还是要的。
目前王清晨自然没有搬去男爵府的打算,征北侯府又不是不让住,没必要苦了父母兄弟。
“这座府邸夫君可有用处?”
“夫人有什么想法?”老实说王清晨并没有想好如何处置。
毕竟这座府邸也着实不小,在京师之中至少也价值千金,这么空置着也不是事。
“或者我们可以将家中亲人一同接来”
王清晨愣了一下,他知道源冰说的是自己的爷爷奶奶以及叔伯两家。
这是王清晨从未想过的。
穿越过来,除了自家人他确实没有更多的亲情维系。
尤其是爷爷奶奶待他家并不算好的情况下,对他们的感情自然不深。
后世的思想根深蒂固之下,他并不知现在的时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时代。
他自以为老家亲人受他恩惠便应知足,他们有他们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生活,两不相干才是最合理的。
只是,这个时代不是这样的。
亲人这两个字太重了,王清晨不太适应。
而他也知道源冰的想法,如今王氏也是有爵位的,却不想一个家族单单只他自己是不行的。
血脉维系的感情也是他在这个世界所剩不多的纽带。
“那便依你所言”
这两年源冰和自家母亲往老家送了不少东西,王清晨以为这些已经足够,现在想来还是自己想的简单了。
作为王家如今的女主人,源冰自然要为自家夫君考虑。
她魏国公府就是因为人丁不旺,这才在京师的存在感不强,而人丁兴旺与否也代表着一个家族的潜力,毕竟千年世家又有哪一个不是庞然大物。
家族子弟成材一个,便为家族增加一分底气。
单靠王清晨单打独斗,很快便会被历史淹没。
只有长青的世家,没有长青的人,这也是源冰的思虑所在。
只是也不知叔伯家的子弟有没有成才的,想来又是一番鸡飞狗跳。
不过以他如今的地位,想来还是能庇护一二的。
“那我这就去和爹娘商量商量。”源冰兴高采烈地去了。
不过此事却不急于一时,毕竟府内还要收拾,相关文牒还要准备,而且马上就是农忙,仓促之间也容易出现乱子。
"不用着急"王清晨叮嘱道心中却不知作何想法。
……
随着比斗落下帷幕,大朔和北戎的和谈变得顺利许多。
最终在锡勒的默许之下,为期三年的《两边议定》正式签署。
随后大朔便会以国书的形式发往北戎。
之所以时间并没有订立的特别长,也是因为两方都各有算计,毕竟两方灭亡对方的想法不曾有任何一日衰减。
《两边议定》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
最主要的边界问题暂且搁置,因为双方对未来都有不错的展望。
第一,设立两国边界缓冲地带
以长城为界,双方在长城南北百里建设了望台,双方百姓均可在一定范围内渔猎、贸易、交流等,但不得越界侵扰。
同时以此为缓冲地带,两方人马最多到达长城界,并且在这三年内,两国不得以任何理由过界围杀,凡过界者共讨之。
当然这也只是书面上这么说,至于会不会如实照做,王清晨觉得并不乐观。
同时,大朔与北戎各设巡检司,于长城沿线巡逻,维持秩序,处理纠纷。
第二,增加两边贸易
双方在丰州、云州、幽州开设三处榷场。
榷场由双方共同管理,制定交易规则,收取商税。
榷场开放时间为每年春分至秋分,每日卯时开市,酉时闭市。
大朔可向北戎输出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品,北戎则可向大朔提供马匹、皮毛、药材等物资。
严禁在榷场交易兵器、甲胄等军用物资,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双方互派商队,深入对方境内贸易。
商队需持有官方颁发的路引,按指定路线行进,不得随意逗留、滋扰百姓。
两国开边市也是大朔这次和谈的主要目的,毕竟大朔实在太缺战马了,而战马的培育短时间又看不到成效。
三个榷场最主要的目的便是购买马匹,其次才是刺探军情。
当然这些都是相互的,比如北戎各项物资都极为短缺,如果通过正常的贸易渠道能够得到,劫掠便会减少。
这也是大朔被迫做出的妥协。
第三,两国双方互派学子交流
这一要求是北戎主动提出的,目的主要是增加北戎的政治人才,毕竟赵氏在北戎的一系列举措造成的影响实在太过重大。
第314章 封赏[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