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对与错[2/2页]
贤王看了崔珏一眼便不再理会。
“杜卿呢?”
杜秀臣其实和崔珏意见差不多,甚至他觉得既然先帝没有给镇北王定罪,那么大概率应该是没罪的。
现在时过境迁,即便平反也没什么事,反正梁氏的天下现在已经坐稳了。
“臣觉得先帝所为必有道理,只是如今时过境迁,国事安稳,平息此事也能安定民心,安抚军心,利当大于弊,至于此事成就与否全看陛下定夺”
他其实应该划水的,毕竟贤王和崔珏一赞成一反对,交由陛下决定才是最优选项,这也是为臣之道。
毕竟你都帮皇帝选择了,要皇帝做什么。
不过他还是选择了支持,毕竟镇北王确实是惊才绝艳之辈,也是大朔历史上磨不开的柱石。
即便和先帝相比也不分秋色,而且他小时候多有仰慕,所以他希望此事能够圆满解决。
“先行下去吧!朕自有计较”景佑帝心中想的却是另一件事,如果此事牵扯宗室他未免不能再削弱一波。
至于先帝也就是他爹,临死之前还对镇北王耿耿于怀,如今两人都已化作黄土,想必知道他这么做也会欣慰的吧!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词倒是贴切。”
“福公公,着刑部……”
果不其然,不日便传出消息,刑部接旨调查镇北王一案。
不过关于镇北王的人和事几乎都埋在北境的风沙之中,想要调查千难万难。
在王清晨看来想要调查清楚也几乎不可能,毕竟他在刑部几乎看遍了所有陈年卷宗,而其中更是丝毫没有提及此案。
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有人收拾手尾,要不然不可能这般干净。
所以这个旨意实际意义并不大,不过代表的含义却非比寻常。
因为自从李继春将这件事情挑明之后,陛下便只有一条路走,那便是顺水推舟。
如果将李继春法办,那他的名声便彻底丧失了。
一个遮遮掩掩的皇帝。
即便百姓不说,他们心中的称自会掂量。
所以即便景佑帝再怎么不爽,表面样子也是要做的,有时候追求的不是真相,也不是对错,而是结果。
对错并不重要,但是有一个结果却很重要。
至于刑部如何做,王清晨并不知晓,只是李尚书却是要头疼了。
“你说陛下要你协同办理此案?”多日不见,梁朝却是被委派了新的差事,不过看样子却并不顺利。
“皇爷也不知怎么想的?这事都过去多少年了?这如何查起?”自从返京之后,梁朝就忙的飞起,虽然还没有监国之任,但是做的事却是一件堪比一件难。
“陛下这是在考验你呢!对了,我妹呢?怎么总不带回来?”王清晨有些不爽。
“小碗这些日子教怡妃刺绣呢!你要是想她自己去见就是,我还能拦着你?”梁朝状似不经意地拍打几下身上的衮袍。
“也不知怎的,格外合身。”这显摆的样子和王清晨当初别无二致,自家妹妹的手艺那是没话说。
“您要是没事赶紧回宫吧!案子不查了吗?”王清晨不爽,但又无法发作。
“不在乎这一时,刑部正在调阅卷宗呢?你不是当初做过刑部主事吗?我过来取取经”梁朝也不显摆了,连忙说出正事。
“刑部保留至今的卷宗,我全都看过,其中没有关于镇北王的任何记载,
不过镇北王身故的第二年,宗正寺和兵部同一时间死了数位官员,全都死因不详”王清晨回忆道,当时他还特意标注了不少疑点,现在回想起来值得回味。
“你是说不对劲?可有发现哪里不对?”梁朝没想到还真有收获,顿时站起身来。
“确实不太对,首先死法出奇的一致,时间相差无几,并且都是衙门的要员,并且案件最后都无人追查,
一般牵扯官员的案子朝廷都会下大力气追查,但是这几个案子最后都石沉大海了,
至于相关疑点,我均已在卷宗之中标明,你现在去找的话应该挺好找的,建隆二十四年,十七号卷”王清晨说道。
王清晨当初翻看的时候便做了并案处理。
“那便不打扰了”有此收获梁朝便着急忙慌的离开了。
看来这家伙也是对于那个位置有所期待了。
“青娘,准备咱们两个的饭就行了,那家伙走了”
这些日子,源冰带着家里人都在收拾上次陛下赏赐给他的那个宅子。
所以每到吃饭时间,便只有青娘在家给他做饭。
“知道了,少爷”青娘来家里时间也不短了,算是家里的老人,如今却也生活圆满。
“青娘,准备何时给墨涤和云霞成亲?”闲来无事王清晨便随口问道。
“少爷,我已经和老夫人商量过了,等到中秋前后便让他们结成连理,幸亏遇到了少爷要不然这两个苦命的孩子还不知道怎么样呢?”青娘说着便想起她们母女三人当初的身世。
“回头我和冰儿说说,让她多上些心思,毕竟也算府里的一桩喜事”王清晨说道。
“不敢劳烦少夫人,云霞那丫头有如此福分便是她的造化了”青娘有些受宠若惊。
“对了,她如今在四海梨园如何了?”说起来王清晨也有段时间没见了,并他天天忙着上值,梨园又整日不歇。
第318章 对与错[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