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改土归流的本质,你想不到[2/2页]
紧接着,他引出“改土归流”之策:
“欲靖西南,使边疆长治久安,‘改土归流势在必行。
废除土司世袭之制,选派朝廷流官治理,将西南纳入我大明统一行政体系,以朝廷之令,通行于西南诸地……”
朱元璋读到此处,眉头微蹙。
这个想法,比起其他人来说,可谓是大胆至极,甚至是和有些人的意见完全相反!
连朱元璋看了,都觉得有些太冒进了,心中暗自思量此策的可行性。
深知推行此策困难重重,陆知白在奏疏里详述了实施所需的前置条件:
“改土归流愿景虽好,却绝非易事,需诸多条件相辅,不然不能轻易实施。
今我大明中央集权稳固,陛下圣明,政令畅达四方,此为改土归流之根基。
历经多年休养生息,国内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当下正是推行此良策的大好时机。
且国库充盈,有足够财力支撑西南地区的变革,无论是设立官府、派驻流官,还是发展当地经济,皆有钱粮基础……”
朱元璋轻轻颔首,神色稍缓,对陆知白的局势判断表示认可。
陆知白继续阐述:
“再者,我大明拥有一套高效的行政体系,官员清正廉洁,执行力强。精心选派合适人才,能将改土归流之策落到实处。
同时,我朝军事力量强大,足以对拒不从命之土司形成有效威慑……”
陆知白还特别提及,这个突破口,就是推广良种与高产作物,以此安定西南民心:
“西南多山而少地,水利不兴,土壤先天贫瘠,地薄无肥,百姓常受饥馑之苦。
若能推广良种与高产作物,如木薯之类,定可大幅增产,改善民生。
民以食为天,朝廷予饭食,则百姓心向朝廷……”
为证明此策的可行性,陆知白列举了贵州宣慰司霭翠和奢香夫妇的例子:
“贵州霭翠与奢香夫妇,与朝亲善。此前,陛下予贵州木薯,霭翠夫妇亦珍视此物。
木薯耐旱耐贫高产,近年来不断扩种,令彝族村寨粮食增收,百姓无饥馑之苦。民众感恩戴德,拥护朝廷……”
朱元璋读着,不由得眯起眼睛,思索起来。
陆知白说的道理,非常简单,但真要执行,没那么容易。
但这确实提供了一个角度。
朱元璋脑海里翻涌起诸多想法,他定了定神,接着往下看去。
原以为陆知白要写些“如此,则必然”之类的废话,却没想到他笔锋一转,又提出了一件事。
陆知白写道:
“然,粮多与百姓粮多,两事也。以粮安民最紧要事,保民之福祉。如何为之?……”
朱元璋看着看着,便睁大了双眼,终于感到震惊与骇然。
因为陆知白,直白尖锐的指出来——
土司制度,其实还是奴隶制度!
土司就是部落之主,部落的一切都是土司的,生杀予夺,为所欲为。
比起皇帝,要野蛮得多。
皇帝,虽然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威,但本质上,其实是利益阶级相互妥协之后的产物。如果不符合大部分利益阶级的需求,就会改朝换代,直到符合为止……当然了,这个陆知白是不会写出来的。
朝廷让粮食增产,土司却把粮握在自己手中,等于也截胡了人情。
所以,改土归流的本质,就是打破奴隶制,带他们进入封建制度,帮他们体面!喜欢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请大家收藏:
第494章 改土归流的本质,你想不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