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阿斗:我为建文大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 定调[2/2页]

    吕氏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抚养到大的孩子竟然会这般叛逆,泪水不由的滑落。

    “好了,母后,您放心,我可以拿捏得住他们的,也希望母后好好教育两位弟弟,抚育他们成才。”

    做为皇帝,阿斗有信心拿捏这些藩王,至于藩王做大那是一定会的,所以他也做了几手准备,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个皇帝在任用朝廷方面都畏畏缩缩,那么哪怕他上位的时候再掌握大权,迟早权柄也会被人架空。

    所以皇帝想要掌权就必须折腾。

    历史上的隋炀帝为什么三征高丽说白了就是为了折腾掌握权力,只不过他步子迈的太大,折腾太过,以至于江山倾覆。

    阿斗在读到这段历史时也颇为感慨。只不过目前的局势由不得他不大动干戈。

    但是,他还在寻找那个破局的点。

    “老大,你说允凡这些举动到底是为了什么?”朱高炽也有些迷惑,也没有给出答案。

    朱棣有些迷茫,虽然说他是为了制衡三蕃,但完全没必要专门设立一个辽东都护府。

    难不成就是为了控制住辽东那片地方吗?

    朱棣倒是猜对了。

    好歹,阿斗上辈子作为一个幽州人,目前辽东属地,其实离他幽州老家不远,但1000多年了还是没有开发出来,实在是让他有些感慨。

    不行,必须开发。

    次日,朝会之上,阿斗便把开发辽东之地的政策说了出去。

    “于开原设辽东大都护府,掌管辽东之地的军政大权”

    “加封韩王为辽东都护府大都护,辽王朱植宁王朱权为辽东都护府左右都护”

    “内迁蒙古十余部落百万民众内迁辽东之地,以蒙治蒙,加顺义候本雅失里为蒙元都护,辅助韩王治理辽东”

    哔。

    “多谢陛下”

    太好了,咱又可以回到蒙古了。

    应天府虽然好,但他并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去接收那些内迁的蒙古人,没准还能在一次的起事,踹了这帮臭要饭的老巢

    。

    “陛下,万万不可啊!”黄子澄如霜打的茄子一般,彻底服软了。

    难道不是陛下,你就看不清这如乱麻般的朝廷局势吗?若藩王们皆揭竿而起,你这小皇帝又能算哪根葱?你的诏令,这些藩王岂会听从?

    其实,对于初登大位的阿斗而言,他首要面对的矛盾,犹如狂风中的烛火,飘摇不定。这矛盾,便是皇权的风雨飘摇以及藩王势力的日益坐大之间的激烈冲突。

    尤其是有汉朝的七王之乱,以及宋朝的陈桥兵变这等活生生的先例在前,他们做梦也想不到,阿斗竟然还敢玩这种“国中之国”的把戏?

    “此外,三王原有的俸禄犹如被风吹散的云烟,消散无踪,改为军饷,由都督盛庸全权掌控。”

    盛庸,乃是老朱晚年为朱允文精心挑选的一颗将星,只可惜他缺乏开国武勋那般耀眼的资历。

    “微臣谢主隆恩!”一个中年模样的汉子如离弦之箭般站了出来。喜欢阿斗:我为建文大帝请大家收藏:

第三十章 定调[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