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征服者在清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章 开学快乐[2/2页]

    “没关系,我带你转转吧,”陈骏爽快地说道,“学堂的规矩和传统可不少,一下子都适应过来也挺难的。跟我来,我给你讲讲。”

    两人边走边聊,陈骏详细介绍了学堂的各项规矩和传统。例如,每天早晨的晨课是学堂的固定安排,所有学子都必须参加,无论寒暑;此外,学堂有四大书会,每个书会有着各自的学术倾向和研究领域,学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加入,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还有各种考核和演讲活动,都是学堂中锻炼才干的重要机会。

    “不过,这里的挑战也不小,”陈骏话锋一转,略带严肃地说道,“每三个月就有一次大考,成绩优秀的学子会受到掌教和老师们的赏识,还有机会推荐参加省级学堂的选拔;而如果成绩太差,学堂可不养闲人,退学也是有可能的。”

    “那如果退学了呢?”征服者好奇地问道。

    “那可就麻烦了,”陈骏摇摇头,“除了丢了面子不说,回到家乡也很难再有好出路。你知道的,能够进入高等县级学堂的,都是地方上数一数二的才俊,如果在这里都无法脱颖而出,那未来的仕途恐怕也不乐观。”他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不过,也别被吓到了,只要你愿意努力,这里的老师还是很愿意指导学生的。尤其是那些愿意吃苦、刻苦钻研的人。”

    征服者点了点头,心中已经暗暗决心要在这里闯出一片天地。他的眼光扫过四周,看着那些正在藏、讲学堂、练武场忙碌的学子们,心中升腾起一种不可言喻的斗志。他知道,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也是磨砺意志和性格的熔炉,想要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唯有加倍努力。

    在与陈骏的交谈中,征服者渐渐明白了学堂生活的全貌。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更是一个需要积极适应和拼搏的环境。学子们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既有朝夕相处的友谊,也有在各种考核中的较量。他意识到,自己未来的每一步都必须稳扎稳打,在不断提升学问和技艺的同时,也要学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各种生活挑战。

    随着对学堂的进一步了解,征服者对自己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他知道,这里的一切都是为了锻炼和塑造一个更加全面的人才,而他正渴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展现出自己的才干和毅力。怀揣着这一份期许和斗志,征服者开始为接下来的学堂生活做好准备,全心投入到学堂丰富多彩的学习和训练中去。

    征服者来到高等县级学堂的集体宿舍,迎接他的是一间宽敞的房间,里面摆放着四张木床和简单的书桌,窗外是学堂内一片静谧的竹林,微风吹过,竹叶轻响,带着几分清幽的气息。这是他今后数年将要生活和学习的地方。

    他走进宿舍时,已经有三名新生先到,一看到他,大家纷纷起身打招呼。征服者自我介绍后,得知舍友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区,有来自江南的富庶之地,也有来自西北的边关重镇。每个人的经历各不相同,正如大清帝国的幅员辽阔般,他们身上带着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也带着各自的奋斗故事。

    其中一位叫李骏的舍友来自苏州,他的父亲是当地的盐商,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四书五经早已烂熟于心。李骏的谈吐温文尔雅,透露出一股江南学子的清秀气质。他表示,自己来这里是希望能通过学堂的学习,在将来为家族的生意谋得更多的便利,也能有机会步入仕途,为朝廷效力。

    另一位舍友是郭勇,来自西北边关。他的家世并不显赫,父亲是个军户,母亲则在家中操持家务。因为家中条件有限,他在边关长大,时常看到父辈在边防线上与外敌抗衡,因此他自小习武,也对军旅生活充满了向往。来到学堂后,郭勇希望自己能不仅习得文才,更希望在武艺上有所精进,将来能为保家卫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一位舍友叫杨志,是一位来自中原地区的农家子弟。他的父亲曾是当地的一位塾师,虽然家境清贫,但杨志自小在父亲的教导下打下了扎实的学问基础。为了能通过科举改变家族命运,杨志努力学习,希望能在将来的科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家人争光。

第10章 开学快乐[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