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征服者在清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8章 马车缓缓停在镇安府县衙门前[2/2页]

    征大人听闻,立刻来了兴致,他探身说道:“水利乃民生根本,不可轻忽。人力可发动民众以工代赈,官府给予一定粮食补贴,既能饱腹,又可筑渠;经费方面,我倒知晓些渠道,或可向富户劝捐,许以表彰嘉奖,再上呈折子,争取朝廷拨银,双管齐下。”

    县令眼睛一亮,连声称妙,忙不迭掏出纸笔记录。

    说到农桑,种子改良也被摆上台面。征大人久历四方,见识过不少优良谷种。他捻起一粒本地稻谷,端详后说道:“此稻种产量似有提升空间,我曾路过岭南某地,那儿引进的新稻种,穗大粒满,耐旱抗倒伏。镇安府不妨选派些懂农事的精干后生,去研习引种,待试种有成,广泛推广,粮食充裕,百姓日子才更安稳。”

    县令深以为然,不过也道出隐忧:“引种自是好事,可本地百姓守旧,担忧新种不服水土,推行起来,抵触怕是不少。”

    征大人笑着回应:“初时可划出小块试验田,官府兜底,丰收眼见为实,百姓自然信服。”

    往来亦是讨论关键。镇安府地处边陲,山货药材资源富足,却因交通不便、销路不通,难以变现。县令无奈叹道:“咱这漫山遍野的灵芝、茯苓,还有手工织就的精美布匹,都烂在手里。外地商旅嫌路途遥远,来得稀少。”

    征大人手指轻叩桌面,思索片刻讲:“修路搭桥需长远规划,当下不妨与临近州府商行合作,设定期集,给予减税优惠,吸引他们前来收购;再培养本地行商,组建马帮驮队,把货物送出大山,有了银子流入,市面才能更活络。”

    文化交流也没被落下。镇安府各族混居,民俗文化璀璨,可相互之间仍有隔阂误解。征大人提议:“不妨多办些民俗集会,各族都拿出拿手技艺、特色歌舞,共襄盛举。孩童自幼同堂读书习字,从小种下团结友爱的种子,文化相融,人心也齐,往后治理便顺遂许多。”

    县令点头赞同,脑海已勾勒出热闹欢腾的集会场景,憧憬这般举措能为镇安府带来全新气象。从水利农耕,到商贸人文,这场县衙里的对话,正悄悄为镇安府谋划蜕变振兴之路。喜欢征服者在清朝请大家收藏:

第248章 马车缓缓停在镇安府县衙门前[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