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棋逢对手[2/2页]
首先说文化。辽国在两年前的公元987年就开始了科考并在以后成为了惯例,尽管其规模和宋朝没法相比,但这是一个讯号和开端。这事对于辽国境内的汉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来说可谓是意义深远,此举更是会加速汉人士大夫和文人阶级对辽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至于后来辽圣宗耶律隆绪亲政以后对孔子的尊崇以及对儒学的大力推广则更是让辽国彻底收服了境内汉人的民心。
再说农业。在第一次对雍熙北伐进行报复的时候,萧燕燕曾下令辽军大肆劫掠并对河北境内的农田和桑树进行毁灭性损毁,这或许会让人觉得辽国人终究还是没有开化的蛮夷,但客观地说这其实更像是一个女人在愤怒之下的意气之举。
两年之后,当萧燕燕再次对宋朝进行军事报复的时候情况就与之前截然相反了。当李继隆在唐河大败辽军并让其不敢再继续南下之后,囤积在定州以北的辽军里面有三个人在这年的正月私自出营进行抢掠,但最后的结果却是这三人被当众鞭打。随后,萧燕燕更是下令禁止士兵砍伐桑树等农作物。
撤军回到辽国之后,辽国在这年的三月再次下令境内的牧民在放牧时不许损坏和践踏农田。为了发展农业并提高老百姓的种粮积极性,辽国随后又免除了长期遭受战乱的云州百姓之前所拖欠的全部土地赋税。
这还没完。同年六月,为了鼓励燕乐和密云两县的农民开垦境内的大片荒地,辽国特意下诏凡是肯在此两地开荒的农民都可免除长达十年的赋税且不用服徭役。同时,为了赈济因常年遭受战乱而贫困交加的边境百姓,辽国朝廷在这个月下令无偿赐予大量的牲口给这些百姓以助耕种。
以上种种无一不显露出辽国对农业发展以及对农民的重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这个天下谁是皇帝谁当政他们其实并不太关心,能不能吃饱穿暖才是他们最关心和在意的事。这话可能有些难听,但事实就是如此。不得不说,辽国的这一系列举措对其境内的汉人百姓来说是好事,但对于宋朝和赵光义来说,此可谓恨得咬牙切齿,长此以往燕云境内的人心必然彻底倒向辽国。
为了收取人心,辽国还有更高明的手段。两次对宋朝进行军事报复让辽国人掳掠了大量宋朝境内的人口。在这之前,这些人的命运只有一个,那就是沦为辽国贵族的奴隶,或是去放牧,或是成为仆人,妻离子散更是不可避免。可是,这一次萧燕燕却下令将这些人统一登记造册,凡是有亲属关系的人都集中起来安置,她甚至还下令用朝廷的钱为那些已经沦为贵族奴隶的人赎身让他们能够与亲人团聚。
试问:这哪里像是一个野蛮的民族和政权会做出来的事?即使放眼中原大地相互攻掠的年代也难见如此具有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的举措吧?
另外,还有一件事看似不起眼,但这事的征象却非同小可,它意味着辽国不但在政体上实行了逐步地汉化,而且就连辽国上层在礼仪上也开始渐渐地全盘接受汉化。
话说这辽国是在马背上建立起来的政权,全民族包括辽国皇帝在内都以尚武为荣,一个纯种的辽国人和辽国贵族如果不会骑射没去战场上杀过人恐怕都会深以为耻。但是,这仗不可能天天都打,于是不甘寂寞的辽国贵族就对打马球上了瘾,无论是宗室亲王还是皇帝本人都对此是不亦乐乎,但这种集运动和竞技于一体的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身体上的激烈碰撞甚至是因此而发生悲剧。
公元987年,萧燕燕的小心肝韩德让在准备出场打马球时被刹不住车的胡里室从侧面给撞翻在地,萧燕燕见此情形大怒。她也不听什么解释,而是一心要为自己的爱人出气,他下令当场就把胡里室给剁了。如此一来,一场娱乐活动就此成了万人观摩的现场砍人秀。
自古以来,领导与民同乐都是一件让下边的人感到极其痛苦的事,如果这个过程当中涉及到了相互竞技就更是如此。假如是打麻将倒还好说,虽然不能保证一定能赢,但只要你想输却不是什么难事,可对于那种有肢体接触的竞技项目,你输了领导未必尽兴,你如果赢了那可能就得担心自己的饭碗。此理放诸于辽国贵族之间的马球比赛,如果遇到韩德让或耶律隆绪这种领导,下面的人更是得时刻担心自己的脑袋。
有基于此,时任辽国谏议大夫的马得臣给辽圣宗耶律隆绪上了一道奏疏,他请求耶律隆绪以后不要再和臣属一起打马球。他的理由是此事有三不妥:一,皇帝赢了,争强好胜的臣属会不高兴,皇帝输了则是有损天威,不管是哪种情形都很不利于君臣之间的团结。二、打球的时候君臣相互追逐实在是有损帝王的威严和形象,身为九五之尊却与臣下拉拉扯扯更是有损体统。三、一大群高头大马在球场内往来飞驰难保不会出现什么意外,万一陛下的龙体因此而受损怎么办?陛下和太后就一点也不担心此事吗?
第82章 棋逢对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