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赵普归天[2/2页]
此时的赵普完全怀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将宋朝从外战失利的惨淡阴影中给硬生生地拉了出来,以天下为己任——这几个字放在此时的赵普身上他绝对是受之无愧。边关动荡,辽军陈兵国境之内,百姓惨遭屠杀和劫掠,西北还有李继迁不断地作乱,国内又连续数年遭遇罕见的自然灾害,这些都是赵普要去面对的难题和考验。此外,他还要跟朝中的奸佞小人斗,这些人最后被他该杀的杀,该赶的赶,而且他还要跟自己的皇帝斗。赵光义在国家身处内忧外患之际竟然还先后两次想着要再度发兵北伐以洗刷自己身上的耻辱,如果不是赵普的极力劝阻,真的很难想象赵光义还会把宋朝折腾成什么模样。
年近古稀之年的赵普在如此一番操劳之后终于是将自己给耗干了,但就是在这样的极致身心疲惫的情况下他还做了一件对宋朝来说堪称功德无量和意义深远的大事:在他最后一次以宰相的身份掌理政务期间,吕蒙正、寇准、张齐贤、李沆这些将在未来成为主导和决定宋朝国政方针以及民生大计的大宋名相在他的栽培下相继走上了历史的前台,而这些人的身上无一不是有着他赵普的影子,他们或是敢于直谏,或是刚直不屈,或是眼光卓绝,或是临危不乱。往后的历史可以证明,这些人在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上绝不会因为皇帝个人的喜好而阿谀奉承,更不会因为皇帝一时的愤怒而瞬间改口继而跪地磕头认错,这些也正是赵普本人的事君之道——社稷为重君为轻,身为国之宰辅,原则性问题绝不妥协。
纵观赵普的一生,他几经起落却始终屹立不倒,如果不是有着一颗强大的心脏和一份常人难以企及的坚韧,那么此事断然难成。历史上一蹶不振的“伟丈夫”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名垂青史甚至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人中龙凤,这些人在赵普的面前无疑都会感到相形见绌。一生三度出任宰相且对国家功勋卓着,作为两朝元老先后被两任皇帝视为不可或缺的肱骨重臣,这是赵普在做事方面的成功。在做人这方面他则更上一层楼,在弱肉强食的险恶政治生存环境里,他几乎打倒了自己的所有敌人,尤其令人叹服的是,他竟能与自己曾经最大的敌人化敌为友并让对方彻底地信任和依赖于他。在行将告别政治舞台之时他又让后辈们对其顶礼膜拜,而且还以其忠贞刚直的事君之道为榜样辅佐君王治理天下。
生前波澜壮阔一直行走在权力游戏的核心,生后尊容显赫恩荫惠及后世子孙,于国乃开国之重臣且有匡扶社稷之功,于家乃泽被后世之先祖,于己乃百折不挠之伟丈夫。如此人生,夫复何憾?
最后,在即将告别赵普之际,我们再来说说他生命的最后一天里所发生的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
知道自己大限之日不远,赵普特意命自己的府吏到上清太平宫为自己祈福并请“神语”。作为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赵普在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开始从灵魂层面去审视自己的这一生,他很想知道所谓的“上苍”会如何评价他这一生的所作所为。得知府吏果真带着“神语”归来之后,赵普赶紧整理衣冠走出中庭跪听神旨:赵普,宋朝忠臣,长期患病,盖亦也有冤累耳。
当然,赵普的府吏所带回来的这句话肯定不是什么神仙降下的旨意,这定然是人间某位神仙的大作,但这无疑能够反映出当时的世人对他赵普的总体评议。不过,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封建迷信活动让此时已经半只脚踩进冥府的赵普深信不疑。
在闻听此言之后,赵普的心中想必是有千言万语想说但却发现所有的辩白都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最后,这个白发苍苍的七旬老人在地上是长跪不起并潸然涕下以至于哽咽得无法言语。
于宋朝而言赵普确实是国之巨臂,但死在他权柄之下的人却也不在少数,如果说对于卢多逊和侯莫陈利用之流他还敢说自己问心无愧,那么死后他又该以何种面目去见赵匡胤呢?又有何颜面去见赵廷美呢?还有那么多因政治斗争的牵连而凭空丧命的孤魂野鬼?就是在如此心境之下,赵普于这天傍晚与世长辞。
生而为人,我们每个人终究是要为自己良知的亏负和德行的沦丧买单,这最后的审判谁都无法逃脱。喜欢北宋帝国兴亡史请大家收藏:
第89章 赵普归天[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