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枭雄殒命[2/2页]
如李继迁所料,潘罗支的投降仪式进行得很顺利,李继迁由此在名义和形式上成了西北的霸主。想必在享受潘罗支等人的拜贺之时李继迁还会在心里嘲笑张浦太过谨慎了,这世上确实只有他才是真正的老爷们儿,潘罗支这种番种土包子哪能跟他这个几十年里从尸山血海里摸爬滚打出来的新一代战神相提并论?
等到将一切事宜都安排妥当之后,李继迁顶着新一代河西霸主的大帽子洋洋得意地走在了返回西平府的路上。人逢喜事精神爽,李继迁在返程的路上心里是爽得不行,他的人生再次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可接下来呢?他的下一个巅峰又在哪里呢?答案是——天堂!
在行至距离西平府三十里处的一个名叫三十九井的地方时,李继迁看到了前来恭迎他荣升天堂的一大群望不到尽头的吐蕃骑兵——潘罗支将整个六谷部以及者龙族的数万精兵都提前埋伏在了这里。一声令下,这数万的吐蕃骑兵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李继迁张开了怀抱。
李继迁这时候才知道自己中计了,可这时候说什么都晚了。一场激战下来,李继迁的这点人马根本不够吐蕃人砍,李继迁这个逃跑专家再次想到了跑路,这一生他无数次地跑路,而且在这之前他每一次都成功地在绝境中逃出生天。遗憾的是,之前他之所以每次都能在与宋军的交战中成功逃生是因为他的党项战马足够的给力,可吐蕃人不是宋朝人,你李继迁的党项战马确实很能跑,可吐蕃人的马也不是吃素的。
在突围中,李继迁很不幸地身中流矢,他最后是拼了老命才跑了出去。史书里没有交代他中箭的部位以及他是否被射成了一只刺猬,但可以确定的是他被射中了要害——比赵光义当年惨得多。
正如影视剧里的大人物一般都很难利索地死去,李继迁也是如此,他逃回到西平府之后并没有马上去天堂当神仙,看样子他似乎还可再抢救一下。更离谱的是,这个已经在死亡线上做最后挣扎的人在生命的最后关头竟然还想着要搞点事情。这年的十二月,他又在浦洛河聚集重兵声称自己要去攻打宋朝的环州。可是,这不过就是个烟幕弹,就像诸葛亮当年死了之后都还想再吓唬一下司马懿一样,李继迁只是想以此让自己的部下和族人都能安心,他想向世人证明他李继迁依然还活得好好的且即将有更大的动作。最重要的是,他想以此镇住潘罗支,让其不敢有更进一步的军事行动。
时间进入公元1004年,在箭伤中挣扎了将近两个月的李继迁在新的这一年刚一开头(正月初二)就不得不与这个世界告别了,而他应该是不会有什么遗憾的,毕竟他好歹是看见了这一年的太阳。
临终之前,李继迁将自己的儿子李德明叫到了自己的身前。他对李德明嘱咐道:“我死之后你必须立马向宋朝上表请求归附,一次不行就再请,即使宋朝那边拒绝你一百次也不能停,直到那边同意为止。”
随后,李继迁又对张浦等人说道:“你们和我一同起兵,我与诸位早已如同骨肉兄弟,我儿德明还年轻,望诸位能够同心辅佐他。我们如今占据灵、夏之地,虽无法和宋辽相提并论,但如果能够审时度势却也足以定鼎一方,如能守住祖宗的这份基业,我当死而无憾!”
说完,李继迁就此撒手人寰,享年四十一岁。
对于这个人,我们还需要多说什么吗?有鉴于我在前面说了很多对李继迁同志“大不敬”的话,在他告别历史舞台的时候我很是愿意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立场上为他说点好话。
这个在十九岁之时带领区区数十人起兵反抗宋朝的年轻人用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他的先祖拓跋思恭都没能达成的伟大的成就,说他是党项族历史上最伟大的人其实毫不为过。或许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更配得上这个名号,但无可否认的是,李元昊是站在他爷爷李继迁以及他父亲李德明的肩膀上才建立起了不世之功。若真的要论及白手起家,李元昊未必能强得过李继迁。
这番话或许会让一些人感到不爽,其实我对李继迁的态度在前面那么多的叙述里就已经显露无遗,可是承认李继迁的伟大和强大其实并不丢人也不可耻,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此人就是一个天生的军事家、战略家、谋略家,甚至是一个极其出色的心理学家,一个百炼成钢的强者,如果不是因为党项这个民族先天的历史缺陷,如果李继迁是更早之前的匈奴人、突厥人抑或是契丹人,那么他的成就绝不止于此,他极有可能成为另一个耶律阿保机甚至比之更强。
第38章 枭雄殒命[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